自1991年6月至2000年9月,在重庆、湖南、湖北三省市等地制造系列持械抢劫、故意杀人案,被称为中国第一悍匪。2000年9月被捕,次年5月20日执行死刑。
■陈正平 2002年9月13日投毒面食店,导致300多人食物中毒,42人死亡。
■段金全 2004年至2007年3年间,云南大理流浪汉段金全作案13起,14名女性被害,其中强奸了11名女性,杀害6人。
■郭云 2006年9月2日,广州中山大道人行天桥上,3岁零9个月的小任湘被素不相识的26岁贵州男子郭云突然抱起抛落桥下。郭云对任湘的母亲留下一句“大姐,对不起了”之后,随即纵身跃下身亡。
■吕月庭 2008年日本“速冻水饺中毒事件”肇事者。因对工资待遇不满,且对个别同事有怨愤情绪,向成品饺子投毒。
■郑民生 2010年3月23日,在福建南平实验小学杀死8名小学生。2010年4月8日一审被判死刑。当年4月28日被执行死刑。
反社会人格儿童时就有表现 概念陌生的反社会人格等“人格障碍”,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实际丝毫不陌生。据何日辉介绍,这种疾病并非罕见,有资料显示国内发病率高达5%-10%。 发达国家也一样。根据《临床精神病学杂志》报道,美国2001年-2002年进行的一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则显示,按照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(DSM-IV),约有3080万美国成人(占总人口14.8%)至少患有一种以上人格障碍疾病,其中大概有760万人有反社会性人格障碍。其中,男性的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发生率高于女性。 知名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介绍,反社会人格障碍一般从儿童时期就开始有各种明显的不良表现,如逃学、打架、偷盗、离家出走等。青春期开始出现性行为紊乱,出现各种违法行为。他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偷同伙的东西,甚至残杀同伴。 “他们可能玩弄一个又一个女人,生下许多孩子却一个也不抚养;他们并不认真对待其犯罪行为,大多只是重复同一种侵害行为;他们只有最肤浅的感情,并不十分关心自己的配偶、家庭或孩子,对他们来说,自我才是最重要的。”李玫瑾称,这种人格障碍也被称作“道德白痴”。美国知名临床精神病学专家、哈佛大学医学院玛莎·斯托特博士则斥责此类人“没有良心”。在著作《小心,无良是一种病》中,玛莎·斯托特直言,“你没有良心这种东西,一点儿都没有。不管干了什么事情,你都毫无罪恶感,也不受良心的谴责,对陌生人、朋友甚至家人的福祉漠不关心。” 国内近年来发生的一些暴力案例中就有多例反社会人格障碍者。比如被称为国内第一悍匪的张君,以及制造了福建南平小学血案的郑民生。 “反社会人格是个体犯罪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。”李玫瑾分析称,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与一般犯罪人的区别是:反社会人格者表现为持久的适应社会生活的障碍,而犯罪人有明显的犯罪原因,其犯罪行为有发生、发展和转变过程。
反社会人格患者难以辨认 值得警醒的是,一般人意识不到也分辨不出我们身边的非暴力型反社会人格。这类人为数更多,但通常不会公然犯法,因而法律也拿这些人没有办法。 正如玛莎·斯托特的提醒:“这些人不仅非常危险,而且难以辨认。就算他们并没有使用身体上的暴力——尤其是当他们跟我们很熟或是很亲近的时候——他们也拥有足够的能力来毁掉一个人的生活,甚至有能力让整个人类社会变成危险之地。” 李玫瑾也强调,“具有这种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无论出现在哪里,都会给周围带来破坏、暴力与恐怖的阴影。” 《财经》杂志副主编李其谚则在微薄中透露,曾帮朋友处理过类似陈水总的反社会人格者案例。“我们曾报警,但警察说管不了,只能批评教育。” 何日辉对此担忧地表示,疑犯陈水总所暴露出来的漠视心理健康和优质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,不容再被忽视。 “出现类似极端的重大刑事案件,社会各界往往怀疑犯罪嫌疑人是否是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患者,而忽视了他们是人格障碍患者的可能性。而相比较于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,人格障碍患者有自知力,在实施犯罪行为前往往会进行谋划,所以对社会的伤害更大。”何日辉说。 当然,由于他们有认知力,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。亟待重视的是,普及相关常识,早发现早干预显得格外重要。 媒体评论员彭晓云就发现,国内民众对反社会人格、心理障碍等问题认知较为迟钝。正如李玫瑾指出,目前,我国对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犯罪心理较为重视,从生理学角度出发的研究则极少。 “早发现、早干预,虽不能完全杜绝惨剧,但总归比泛泛归咎制度有效。”彭晓云说。 判断“反社会人格”,成长史很重要 根据当前精神病学的权威机构——美国精神病学协会(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)发布的《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(第四版)》(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IV),如果一个人拥有下面7个特征里的3个或3个以上特征,那么这个人在临床上就足以被诊断为具有“反社会人格障碍”: 1、无法遵守社会规范 2、惯于欺骗和操纵他人 3、易冲动,无法事先计划 4、易怒,对他人具有攻击性 5、毫不顾及自己或他人的安危 6、总是不负责任 7、在伤害、虐待他人或是偷他人的东西之后不会感到悔恨 心理学研究认为,某人是否是反社会人格障碍者,最重要的是病史或成长史。以往是否给权威(如在校期间的老师或警察)造成麻烦;有无药物和酒精滥用史;是否缺乏长久的人际关系、居无定所,这些都应引起治疗者的警惕。还有,反社会人格者表面上可能是事业成功的,比如他们经营有方但蔑视法律。 |